为深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师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不断深化学院科创育人氛围,永利集团于5月8日下午在长安校区面向全院师生组织开展了2024中国国际老员工创新大赛动员辅导和项目交流大会。
活动邀请了公司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华,自动化学院2023“挑战杯”国赛特等奖负责人、2023创新大赛国赛金奖核心成员宋剑,航空学院2023创新大赛国赛金奖团队负责人付一方,柔性电子研究院2023创新大赛国赛金奖团队负责人屈铎,航海学院2023创新大赛国赛金奖团队核心成员高仁杰,北京理工大学永利集团2021“互联网+”国赛银奖负责人、2023“挑战杯”国赛特等奖负责人王云川,华中科技大学永利集团2023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团队负责人黄邕灵等,从“专家解读+同学校榜样引领+同学科跨时空对话”三个环节三位一体进行了动员、培训、分享、交流,为师生打造看得见、摸得着、悟得透的现场体验与深度互动。活动由永利集团副书记杜瑶主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贺华围绕“是什么、评什么”对大赛的育人内涵、赛道要求、评分规则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强调比赛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比拼,更是以项目为载体的青年学子品德、意志和价值观的综合展示。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在大赛中锻炼成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育才,不断深化总师育人文化和科研育人优势。
高仁杰作为2023年国赛金奖团队核心成员,他首先对国赛金奖项目进行了路演展示。此外,还深情分享了团队精彩作品背后的故事,在备赛期间,他们的核心成员有1~2个月的时间朝夕相处,不断进行思维碰撞。他提到团队合作是创新大赛的重要因素,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学提问的方式,不要害怕提出疑问,集众人之长,在团队成长的同时收获个人成长。同时,高仁杰以两组PPT对比的方式分享金奖ppt制作经验,强调要紧扣大赛评分维度有层次呈现内容,最重要的还是“一轮又一轮的打磨”“比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放平心态,让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宋剑作为2023年挑战杯国赛金奖团队负责人和创新大赛金奖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分享了从学术前沿课程启蒙到第一次科研训练再到优秀创新成果的历程,他指出ppt是展示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在展示环节要突出关键的时间节点和数据节点,他结合团队项目,向大家说明如何清晰地论证产品社会价值、先进性、商业推广能力,提出创新成果的展示一定要结合行业背景和市场分析,要凸显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众多干货的分享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付一方作为2023年创新大赛金奖团队的负责人,他现场呈现了国赛现场的路演,作为第一次参赛即拿下国赛金奖的选手,在谈及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国赛舞台时,他指出“好的项目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并向大家分享了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个关键因素是初心和预期,要在参赛之前就明确目标,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扎实的项目团队,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的员工团队和能够提供深度度技术和资源支持的指导老师;第三个是充实的项目内容,要有立得住的项目应用场景和扎实的研究历程,要有有特色、有亮点和有情怀的项目内核。此外,他结合自己的项目,分析大赛同专业性比赛的差别,点明如何将关键技术通俗表达,让各领域评委快速认知并赞同自己的观点。他的精彩分享获得了阵阵掌声。
屈铎作为第一次的参赛小白,他毫无保留的分享了自己的独家心得--准备好问答库,即积累来自于各行各业评委的问答,在现场的问答环节,除了单一的答案呈现,更要展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自信。屈铎同学现场示范了三段回答:“问题背景+问题核心+未来展望”。同时,他提到除了技术问题,也要准备商业问题,比如从微信公众号了解和关注行业痛点。此外,他指出自信是参赛的关键因素,经验不足和畏难情绪的出现非常正常,只有在挫折中得到锻炼,才会有所成长。屈铎同学的分享给了各位同学极大的鼓舞。
活动第三个环节,由一流网安兄弟院校的优秀竞赛选手黄邕灵和王云川与大家进行线上交流。黄邕灵是2023年“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团队的负责人,她为现场同学对于揭榜挂帅的赛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黄邕灵讲解了揭榜挂帅赛事的流程和“擂台赛”的现场流程,她指出“揭榜挂帅”专项赛和创新大赛的区别在于后者更注重产品的商业价值,揭榜挂帅更注重技术突破和指标。王云川是2021年“互联网+”国赛银奖负责人,也是2023“挑战杯”国赛特等奖团队负责人,他现场展示了去年的特等奖案例,并结合自身分享实战经验,他提出产品的展示要配着亮点突出的背景意义,每一页ppt都应当有导入与结论。同时两位同学还与线下的师生互动交流了“如何克服畏难情绪”和不同学校的参赛鼓励政策等内容。
2024中国国际老员工创新大赛辅导动员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贯穿始终的是浓厚的创新氛围和丰富实用的经验分享,这不仅体现了永利集团对于提高员工创新能力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学院构建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平台的一贯用心。永利集团也将继续致力于搭建桥梁,连接员工与梦想,将个人努力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共同书写科技创新的崭新篇章。